“我们计划打造‘未来屋顶’,屋顶是企业的第二条生产线,是绿色电力之源,是实现‘碳中和’的途径。”让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蒋海峰没想到的是,“未来屋顶”的创意和推广需求提出没多久,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(简称北京经开区,也称北京亦庄)就主动上门帮着寻客户、找销路,并将一场供需对接会开到了企业。
9月16日,北京经开区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发布会——“携手之约”供需对接会,牵线森特士兴集团与20多家有潜在需求的企业,帮助“分布式光伏发电屋顶”打通产业链、合作链,寻找商机。“一次发布促对接”正是北京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、为企业办实事的特色举措,未来北京经开区将把“携手之约”常态化、品牌化,服务更多企业,打造供需对接平台,推动区内外产业、产品等创新要素充分对接。
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、雄安高铁站、北京朝阳站,都能看到经开区企业森特士兴的身影。作为北京经开区培育起来的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、建筑金属围护系统一体化服务商,森特士兴建设了全国90%以上省会级城市机场的金属屋面,自主研发并获得发明专利的抗风揭防渗漏屋面系统集合了防水、保温、隔气、吸音、隔尘、抗18级台风等功能于一身。该公司也是国内第一家在主板上市的围护结构专业公司,曾连续8年成为“全国金属围护系统行业十强企业”冠首。
随着国家提出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目标,森特士兴也将目光投向“分布式光伏发电屋顶”。近年来,分布式光伏装机量占比迅速提升,3年提高了20%之多,据统计,目前光伏建筑结合的分布式项目占全国分布式光伏项目总量的80%,发展前景巨大。
“结合光伏技术开发完成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面系统,能够同时满足光伏技术和建筑应用的要求,满足建筑光伏一体化的各种应用场景。”蒋海峰说。而对于一家创新企业而言,新技术新产业也面临着缺客户、少订单的难题。
企业有困难,政府帮解决。在此前的一次调研中,北京经开区了解到森特士兴面临的难题,当即联动多部门出谋划策。“在‘碳达峰、碳中和’的国家战略下,分布式光伏发电与北京经开区建设‘无废城市’,打造绿色工厂不谋而合。”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说。
这场特殊的发布会就是为了帮助企业寻找机遇。自2019年4月启动“北京亦庄创新发布”以来,已举办25场线下例行发布会、370多次网络发布,发布15批北京亦庄创新发布清单,帮助208家企业推介发布228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合作需求,发布融资需求75.9亿元,为82家高精尖企业对接战略合作金融机构,截至今年9月,实际完成融资金额45.2亿元,占需求约60%。
“北京亦庄创新发布自诞生起,就是服务企业、服务创新的平台。随着创新发布的不断推进,‘一个发布促对接’也被赋予了促进区内产业链、产品链、创新链供需对接的新使命。”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介绍。为此,北京经开区特别推出“携手之约”供需对接活动,结合前期调研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困难、需求和存在的问题,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,深度挖掘创新资源要素,全面梳理整合需求清单,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双向发力,服务区内企业健康发展,构建多元合作、共享共治的创新生态圈,打造区域一体化和内外双循环的发展格局。
本场发布会以森特士兴光伏一体化应用场景、技术主题分享为契机,推动区内外产业集群的充分对接,形成务实、持续、高质量的产业投资促进交流与合作,为推动能源转型升级探索出“亦庄模式”。在现场,森特士兴与20多家企业洽谈交流。后期,经开区还将建立回访反馈机制,通过电话、微信等方式回访参会企业,了解供需对接商洽进度,并统计签约及意向签约情况,深度帮助企业对接。
作为北京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、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主平台“三城一区”中的“一区”,北京经开区聚集了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多家企业。记者获悉,为进一步提升经开区为企服务的能力和水平,让服务走在创新前面,推动营商环境改革走深走实,当好企业的服务管家,北京经开区推出了“五个一”的企业服务模式:“一把哨子”赋能量,推动党建引领“企业吹哨,部门报到”工作机制常态化,积极回应企业诉求;“一顿早餐”知企情,通过企业家早餐会关注企业战略、共谋发展未来;“一个发布”促对接,每月召开“选择北京 亦庄机遇”创新发布会,主动帮助企业牵线搭桥,使企业快速得到资源、得到服务;“一份清单”明规矩,画出政商交往“导航图”,包括支持政商积极交往的“正面清单”,严格规范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行为的“负面清单”以及守廉企业“引导清单”。“五个一”构建了开放、公平公正、具有温度,充满活力的营商环境“亦庄模式”,打造了有经开区特色的为企服务品牌。
“未来北京经开区将继续为企业办实事,问需于企,策划举办多场供需对接活动,推动创新要素直接对接,合作共赢。”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说,“一个发布促对接”将针对不同领域、行业的企业供需诉求,搭建区内企业之间的供需对接、资源互通、信息共享平台,实现供给方与需求方有效联动、供给要素与需求要素精准对接,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统筹联动。在此基础上,还将持续聚焦区内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及需求,积极支持和推动更多企业开展合作交流,进一步完善优化企业对接服务平台、加强推动和应用,帮助企业不断拓广产品市场、构建产业生态、降低企业成本。